
影集原名「The Tudors」,不知是否曾經計劃演出整個都鐸王朝,不過演到第四季告終,也才交待完亨利第八的生平。有沒有後續,大概要看觀眾捧不捧場。歷史劇比起天馬行空的幻想,如LOST之流,至少我們知道死人不會從墳墓裡爬出來作怪,想像空間是少了點,心裡卻踏實得多。
英國史所知淺薄,早期對亨利第八的印象,泰半由小說「藍鬍子」而來。傳說這個謀殺一堆老婆的凶漢,是以亨利為藍本。然而儘管正式的王后換了六位(情婦則不計其數),掉腦袋的其實只有兩個。另兩人被打入冷宮,唯一為他產下男性子嗣的王后死於難產,只有晚年迎娶的寡婦得以善終。

伊莉莎白無疑是都鐸王朝最後也最為人所稱道的明主,她老爸則經常落得只餘風花雪月供人茶餘飯後。影集的主軸未能免俗,講的依舊是六個王后來來去去的故事。擔任主角的Jonathan Rhys Meyers扮相英挺俊美,令人誤以為亨利在青年時期就換老婆如被單。其實他的第一場婚姻持續二十幾年,後來的五任王后則在不惑之後的十餘年間走馬流轉。

壯年以後,亨利對沒有子嗣益感焦慮,有意廢后另娶。無奈凱瑟琳後台太硬,除了侄兒是神聖羅馬皇帝,更有教廷為她撐腰。羅馬教會對婚姻有其堅持,身為君王尤其不可破例。亨利每次提出,都是「所請不准」。深感挫折的亨利,除了要求內閣將「國王的大條代誌(The King's Great Matter)」列入施政報告,更暗中向教廷的對立面──宗教改革者靠攏。


亨利對宗教改革並無實質興趣,只是用以擴張王權罷了。因此當安寶琳兩度流產不能再生育,他便逐漸疏遠。後來舊教反撲,找到機會誣陷安寶琳施行巫術,讓亨利把她砍了頭。安寶琳遺下一女,即日後的伊莉莎白一世。和凱瑟琳的獨生女瑪麗一樣,被排除在王位繼承序列之外。

第四次婚姻仍是政治因素。由於與教廷決裂,英國遭歐陸諸國孤立,主政大臣克倫威爾(著名的護國公克倫威爾是他姊姊的後裔)安排亨利迎娶信奉新教的日耳曼公國長公主,結盟對抗舊教勢力。為了確保亨利同意婚事,克倫威爾指使為長公主作肖像的畫師,將圖面PS一番,亨利果然驚為天人,親自出馬到邊境相迎。不過希望大失望也大,當他發現長公主並不那麼花容月貌的時候,什麼髒話都罵出了口。當然政治婚姻不能出爾反爾,亨利讓她坐了一陣冷板凳,等利用價值消失,就把她請出王宮,改稱王妹,敬而遠之。
長期孤立改變亨利的想法,與法國交惡使他需要尋求天主教國度的奧援,於是天平開始向舊教傾斜。大批親羅馬人士班師回朝,克倫威爾遭罷黜後斬首。亨利多少怨他在娶親一事相誑。王后雖然無恙,牽猴的卻沒保住腦袋。

可能吃悶虧得到教訓,亨利最後看上的,是年紀稍長、風韻猶存的寡婦。儘管郎有情而妹無意,國王橫豎不管,下個敕令便強娶過門,順便接收她前任老公的龐大家產。新后不曾生育,待亨利的子女如己出,或許也在步入老年的亨利盤算之中。總之,亨利終於找到一位能陪他終老的王后。


(圖片來自官網)
P.S.也許有人會問,後三任王后怎麼沒有名字?老外的教名就那麼幾個。亨利的六個老婆,有一個珍、兩個安和三個凱瑟琳,寫多我自個兒也糊塗了。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10/06/24 00:34:17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黃彥琳~~酒莊賞秋行 2010/07/08 10:15
精彩
好精彩的介紹!
謝謝分享~~
格主於 2010/07/09 00:15回覆
謝謝!歡迎常來。
02. crystalsun 2010/07/11 14:27
我看了兩季
第三季錯過了,因為第三季的撥出的時間挪後,太晚了,不想到午夜。可能床戲太多吧? 才改時段播出。
這影集真的很好看! 我可能要去買DVD來看。
第三季錯過了,因為第三季的撥出的時間挪後,太晚了,不想到午夜。可能床戲太多吧? 才改時段播出。
這影集真的很好看! 我可能要去買DVD來看。
格主於 2010/07/11 15:53回覆
床戲的確多了點兒,不過比起「Rome」或「Spartacus」來,又是小巫見大巫。畢竟是王公貴族,衣服終究穿得多。

03. 卵生水筆仔 2011/04/03 10:02
看了第一季,還蠻露骨的!
格主於 2011/04/04 10:31回覆
所以是深夜節目囉。近年來歐美影集似乎有個趨勢,尺度愈拉愈開,加料愈來愈重。劇情是否真有必要,是個疑問;對營收的好處,倒是顯而易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