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十三刺客

小時候,老人家喜歡看日本刀劍片,通常就是一名高手持武士刀左劈右砍當者披靡,對方人再多,都像雜草遇上鐮刀,自動朝兩邊分開躺平。最奇妙的,明明中劍倒了一地,卻連半滴血都瞧不見。如果這也算遺憾的話,「十三刺客」血流成河,足以好好補貼個幾十年。

本來看見導演是三池崇史,馬上想起去年踩到的地雷(見「...殺手阿一...」),唯恐避之不及。總算影評說他老兄,這次算是十分克制自己的惡趣味(日語,指不良嗜好、低下品味等),而且翻拍成績優於前人,姑且一觀。

原著故事非常簡單,說幕末(十九世紀中葉)明石藩主松平齊韶殘暴不仁,偏又是將軍的異母弟,舉國上下敢怒不敢言。因將軍即將任命齊韶主持國政,藩士進京死諫,控訴其罪狀後切腹。大老為顧及將軍顏面,命志士暗中行刺以除後患。受命武士召集一幫遊俠劍客,在齊韶歸藩途中設伏誅殺。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威尼斯商人‧嘆息橋 (The Merchant of Venice, 2004)



對莎劇興趣向來缺缺,離開學校就還給了老師。這陣子溫習我們的威尼斯之旅,恰好發現幾年前的這部電影,跟「色遇」一樣,原意只想看看風景,不料竟看得滿心不悅。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教廷黑幫──博吉亞家族(The Borgias)



剛在Showtime頻道上映的The Borgias,號稱史上第一個犯罪家族的故事。這說法當然只是廣告詞,用以形容中世紀羅馬教廷腐敗,博吉亞家族為登上權力巔峰,用盡財色賄賂、下毒暗殺等背德手段,行徑有如黑幫。然而看完前兩集你就會發現,犯罪家族豈只博吉亞而已;整個梵諦岡,根本就是個黑社會。(註:這是對影片的觀感,並非本人對天主教的評價)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請來參加我的告別式(Get Low)

即將在台上映的這部電影,片名不知何故弄得那麼落落長,比原文字母數還多。「Get Low」在片中是指「入土」,即所謂六呎之下(Six Feet Under。前幾年HBO有部同名影集,也是講生死之事)。山中獨自隱居四十年的老人(勞勃杜瓦),有一天感覺自己行將就木,決定在生前辦一場告別式,聽大家講述他的生平。而他自己,也有一段埋藏心中四十年,充滿遺憾、悔恨的故事要說。

不過這樣一個離群索居的孤僻老頭會有什麼朋友呢?接下這單生意的葬儀社老板(比爾墨瑞),安排他上電台接受專訪,看有沒有親朋故舊出面響應。不料老人在空中提出一個大樂透:只要寄五塊錢並參加告別式,即可參加現場抽獎;得獎人將在他身後,繼承全部遺產。此言一出,原本預期門可羅雀的告別式,頓時化為熱鬧滾滾的派對。報名函如潮水般湧來,小額現金積沙成塔,比那點田產的價值高出十倍不止。葬儀社的人這才發現老頭不簡單,非但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暴躁難以相處,甚至還頗有商業頭腦。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在山上獨居四十年,形同自我放逐呢?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色遇(The Tourist)即刻救援(Taken)



週末電影心得報告。兩部片上映之初,都沒有吸引我的理由。第一部「色遇」,是衝著剛去過的威尼斯,想回味一下。風景確實拍得不錯,比我拍的美得多。不過俺是拿傻瓜相機的正牌觀光客(the tourist),拍得比我差,就該打屁股。其他方面則乏善可陳,搞懸疑過度離奇,講愛情欠缺浪漫;演到三分之二,結局便呼之欲出。佈局太大而收尾潦草,只有半部佳作,糟蹋兩張大牌。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斯巴達克斯:諸神競技場(Spartacus: Gods of the Arena)



由於男主角罹癌未能歸隊,本應是第二季的「斯巴達克斯」成為掛羊頭賣狗肉的某種「前傳」,而且不是「斯巴達克斯」的前傳,而是「巴蒂阿塔斯」、也就是陰險訓練場主人的前傳。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大逃殺(Battle Royale)



劇情其實很老套。自余束髮以來,把一群人圈進密閉空間(荒島、密室、古堡)自相殘殺的戲碼,每隔一陣就會有人搬出來重新上演。這次有何新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