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彌賽亞 II (Messiah II, 台譯:神探萊德)

不小心從系列劇第二集看起,對於原片名何以叫做「彌賽亞」,頗有些一頭霧水的感覺。IMDB有人說,和第一集的真凶有關,但多說漏了口風,會減損觀影樂趣,因此還是由觀眾自行發掘。或許由於首集評價極高,整個系列乾脆以此命名。

這一系列由BBC製作的犯罪驚悚劇,自2001年起共出了五集,每集約2~3小時,屬迷你劇型態(2008的第五集沒有萊德,台譯得改名了)。主要角色是一組英國警探,故事則圍繞一連串凶殺案發展。不同於近年流行的CSI式科學辦案,劇中警探的手法相當傳統:地毯式搜索查訪,如拳師狗般緊咬每一條可能線索。遭遇隱身暗處、抱持某種神秘目的的連環殺手,警探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一籌莫展、充滿挫折的。正是這樣的心理描寫,使本片的主題更加突出。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神鬼傳奇3 (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

可能剛看完北京奧運,胃口養大了,對於這種賣弄場面的電影,生理心理都毫無反應。何況第二集就有過幽冥軍團大會戰的動畫場景,換湯不換藥把地點改到中國,弄個兵馬俑大戰骷髏軍,真正了無新意。前兩集的導演自覺江郎才盡退居二線,新導演甭說沒有創見,連蕭規曹隨都做不到,故事說得一塌糊塗。整部電影就像一場抖不成包袱的相聲,悶到極點。

女主角換了一個不太容易引人注目的良家婦女,選角的眼光非常人所能理解。第二集的可愛小男孩變成面貌平板的無趣大人,也許本來打算搞點兒羅曼蒂克,還來不及開始,情節發展就像一列轟隆隆的火車急馳輾過。其實無論劇本再怎麼貧乏,可愛小孩總能捉住觀眾的眼球。導演讓他長到三倍大,又稱不上如何俊美,男女老幼皆不討好,不知所為何來。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回應:兩紙投名狀,一曲不了情

精彩!這篇是我所僅見,對色戒這部電影分析最為鞭辟入裡的文章。

刺殺據點 Vantage Point

這是一部勇於嘗新的電影,好不好看則見仁見智。劇中以八個(或更多?)人物的不同視角,觀察謀刺山姆大叔的一連串槍擊、爆炸和綁架案。所謂嘗新,是指八個觀點並非同時交錯進行,而是分成八段,每段以一個人物為主,告一段落之後把時間拉回原點,換一個人的眼光再來一遍。

說實話,這種手法蠻惱人的。雖然每加入一個新的視角,就多揭露一點事件的真相,但一再反覆,次數多了實在有點乏味。不知導演還是製片說,構想是受了「羅生門」的啟發。但「羅生門」有殺人案的懸疑,本片卻只是不停的動作戲。所謂不同觀點,充其量只是劇中人物囿於自身所在的位置,未能窺知全貌罷了。即使有任何誤會或蓄意遮掩,都在迅速發展的事件中失去思索咀嚼的空間。

江山美‧人?



本不想談這部電影,因為覺得劇情貧乏人物呆板兼幼稚可笑。前不久衛視首播張藝謀滿城盡帶黃金甲」當天,我那篇一年多以前寫就、一向乏人問津的簡單評語,一日之間湧進三百多次點閱,相當於日均量的一百倍。除了發現首播的確有其魅力(至少對某些年齡層)之外,有篇回應倒也發人深省。大意是說,怎麼淨提差勁的那面;也有精彩的部份,為什麼視而不見呢?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銀河號密碼(星際大爭霸、Battlestar Galactica)



一部波瀾壯闊的科幻史詩,變得愈來愈像達文西密碼,到底是幸與不幸?「戰星銀河號」(我不喜歡的台譯曰:「星際大爭霸」,原名Battlestar Galactica,簡稱BSG)播到第四季,本來已經疲態畢露。製作單位故弄玄虛,貼出一張刊頭劇照,擺明了向達文西密碼致敬,讓粉絲大玩猜謎遊戲,暫且忘掉編劇江郎才盡。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報應 The Reaping

蛙災在HBO重看了後半部。忘記當初為什麼挑上這部片子,可能和多數人一樣,是衝著女主角吧!看完之後五味雜陳,不好直說是爛片一部,可也想不出什麼值得稱頌。對了,風景很美,特效還算不錯啦。片尾豬羊變色的轉折挺有意思,劇情舖陳則乏善可陳,伏筆提示都像是神蹟──不要問為什麼,信我者得永生。
整部片子的重心就是神蹟。不過在我看來,另一個神蹟是,Hilary Swank居然肯接演。難怪有尖酸的影評勸她撤換經紀人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異形世代


這隻形貌惡醜,動不動齜牙咧嘴、口水直流的怪獸,明年就滿三十歲了。牠大概是人類所發明的外星生物當中,最凶猛難纏的一個。就算堅強的外骨骼被打得稀巴爛,四濺的酸血還能讓敵人吃大虧。正面對幹時體態魁梧,縮骨鑽地的工夫又奇高;既可單兵伏擊,也能協同作戰,反正具備夢幻戰士的一切技能。難怪出了風格各異的正宗四集之後,片商還捨不得藏進倉庫,搬出來和另一系列的無敵殺手,又較量了兩個回合。

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Live殺人網站」拉雜談

自從看過「奪魂鋸」深感倒胃之後,一直避免看這類以折磨凌虐為賣點的電影。我不是怕見血的人,也親手殺過生。倘若非動手不可,寧願乾淨俐落;讓獵物受盡苦楚而死的殘忍做法,完全不合我的胃口。結果居然還是不小心看到這部片。前兩節酷虐的殺人場景,心裡已經很不舒服;演到把人放進酸液活煮那段,實在看不下去拂袖走人。真是變態之極!這種電影要說有什麼教育意義的話,我懷疑最近那些虐貓虐狗的傢伙,就是受了類似的啟發。

直接說評語:即使有黛安蓮恩在裡面,都不值得花時間去看。

撇開令人作嘔的情節不談,當初吸引我的,主要是它的構思。有一個直播殺人場景的網站,被害人死亡的過程是由點閱人數控制,觀眾愈多死得愈快。想法反映了網路世界一項虛無盲從的特性:嗜血鄉民蜂擁而上,不問前因後果是非真假,只求一時痛快;事情完了一哄而散,惡夢了無痕。部落格也好,YouTube也罷,常有些內容貧瘠無聊,只靠新鮮點子一夕暴紅的東西。難怪最近打得很兇的那本「你在看誰的部落格」,用無限猴子定理來嘲弄部落客。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Across the Universe(愛是唯一)



孤獨地坐在海灘的男孩,娓娓傾訴對遠方情人的思念。由兩句清唱開始,導引出向1960年代致敬的聯篇樂章。

2008年1月12日 星期六

電影「投名狀」向「神鬼戰士」致敬的主題




有云道:「沒圖沒真相」。前一篇談電影「投名狀」,結尾加註了一段自己的疑問,即「投名狀」某場景的配樂,好像與「神鬼戰士」某個主題神似。早起突然來了興致,上YouTube去翻,不料兩個都找到。挺有意思。

2008年1月10日 星期四

「投名狀」裡的Warlords


最近話題性極高的這部電影,中文片名的題旨,在異姓兄弟間的信誼與背叛,談論的文章非常多,英文片名則比較少受關注。不知原意是否如此,但英文片名似乎更著重於時代背景的投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