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看了一堆影片,先拿感觸比較深的來講講。感觸深倒不是片子特別好,而是小學時代拿老爸訂的讀者文摘當消遣,其中一期書摘,講的正是中途島大戰,看得津津有味,印象頗深。1976年曾有一部同名電影,好像拿有限的零用錢、溜進二輪戲院去看的。事隔四十餘年,才又有機會看到應用現代技術的最新版本,聲光效果確實遠勝前人。
不過得小心的是,2019年居然另有一部幾乎同名的電影,成績卻是天壤之別,技術不說,連劇情都拍得極其乏味。影史上不乏搭同名鉅片順風車,省宣傳費騙觀眾進場的B級片,這部搞不好也是其中之一,千萬別搞錯了。
珍珠港事變,太平洋艦隊遭沉重打擊
遭擊沉的亞利桑那號殘骸上,後來建築一座紀念館(見此)
中途島戰役的過程,要詳細瞭解,最好找書來讀,看電影只能知道個大概,而本文,充其量就是個懶人包。新片花不少篇幅鋪陳前因後果,戰役本身則集中在美軍戰機捕獲日本聯合艦隊主力,一舉擊沈四艘航空母艦,大獲全勝,細節則大大省略。例如美軍同樣損失一艘航空母艦,劇中草草帶過;一些實屬幸運的成份,如美特遣艦隊因損失慘重趁夜東撤,避開日軍以當時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為主所組織的反擊,則隻字未提。
艦載機起降耗時,戰火中更無秩序,航艦受創立時影響調度
史家大約一致認同,美軍獲勝的關鍵在制敵機先,其中情報單位破譯日軍密碼當居首功,但「誤差僅五度、五浬、五分鐘」,只能算是戲劇效果。事實上當年莫說沒有衛星無人機,連雷達都屬於黑科技,偵搜水平與今日差以千里。在廣闊大洋中以飛機索敵交戰,對世界各國都是嶄新嘗試,比摸瞎過河強不到那兒去。更因為交戰前無線電靜默,指揮協調經常出差錯。美機搶先找到日艦,運氣成份極高;日機則先後兩批遭遇美軍「約克鎮」號將之重創,卻誤認為不同航艦,以致指揮官做出錯誤判斷,使美方另兩艘航艦免於遭受追擊。
關於密碼破譯,劇中有相當著墨,而且寫實。當年所謂破譯,並不是將攔截的訊息送進某種神秘黑箱(如今日電腦的鼻祖,戰時也在歐洲用於解密),再吐出明文那麼簡單,而是通過蒐集、分析密文中的特徵、紋路,找出規律,推理後才提出研判,因此通常模糊含混。劇中提到美軍一開始無法斷定日方目標在什麼地方,出以反情報手段,散布假消息,再由假消息回饋的管道,斷定中途島是真正目標。由事後諸葛角度,美軍投入當時太平洋艦隊大部主力及所有航艦孤注一擲,倘若情報失準,戰史可能完全改寫,「高堡奇人」搞不好要成為事實。
這麼說是因為中途島戰役實屬太平洋戰爭中,美日氣運消長的轉捩點。自珍珠港事變以來,盟軍一路挨打的頹勢由此逆轉。正如日方主將山本五十六戰前所預料,美國以堅強工業實力全速運轉戰爭機器,新航艦一艘艘下海;日帝則限於綜合國力不足、戰線過長,備多力分而終究難以為繼。
前奏戰之一,杜立德率機隊突擊轟炸東京,使美軍士氣大振
冒惡劣海象出擊,成功投彈後,在華南跳傘
中途島位於太平洋正中換日線旁,原來只有少量美軍駐紮。但因設有機場,一旦日軍佔領,即可成為進攻夏威夷的基地,對珍珠港美軍構成威脅。山本五十六原先計劃投入六艘航艦圍點打援,一舉殲滅美軍太平洋艦隊,將前線推進到夏威夷甚至本土西岸,迫使美國談和。珍珠港事變後太平洋艦隊僅存四艘航艦,其中「列星敦」號在珊瑚海戰役遭擊沈,「約克鎮」重創。日軍損失相當,但航艦數量上仍以四比二佔優勢,因此決定遂行中途島作戰。
出乎日方意料之外的是,情報洩漏使美方加緊準備。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嚴令原本需要數週時間修復的「約克鎮」號,必須在72小時內出海;另一方面調動大批陸基軍機,塞滿中途島機場,形成相當一艘航艦的戰力;因而在實質航艦及戰機數量上,達到與日軍相持的程度。
前奏戰之二,美機突襲馬紹爾群島日軍基地
日本轟炸機投彈
高射砲火反擊
幸未命中美艦
決定勝負的另一關鍵,是航艦消耗的速度。在大洋之中,一旦航艦受損無法起降,出擊的戰機沒有著陸之處,不但無法補充戰損彈藥,時間久了,連滯空能力都要喪失,最後只能一頭栽進海裡。日方原本判斷美艦停泊在珍珠港,攻擊發起之後才會馳援,因此緊密編隊,沒想到自己先被逮著,導致四艘航艦中的三艘,在美機第一波攻擊中受創,嚴重影響後續戰機起降,以及再次發動攻擊的能力。相反地,美軍三艘航艦分為兩支特遣隊,其中「約克鎮」兩度被日機截獲,吸引大量火力而終於沈沒,卻保護了另兩艘航艦,以及美機持續出擊的戰力。
中途島遭大批日機空襲
美機則搶先尋獲日本艦隊
日方事前並非沒有預料這種狀況,劇中兵棋推演即指出,萬一遭美艦伏擊將有重大損失,但高級將領不予採信,還嚴斥參謀軍官。其實山本等將領並不如此顢頇,日軍同時派遣偵察機及潛艇對珍珠港進行情蒐,以確保開戰時美軍動向,只是兩道防線都因故未起作用,終於導致日軍遭受反奇襲。
另一項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空對海的作戰方式。劇中著重此役立下大功的俯衝轟炸機,日美雙方的航艦,幾乎都被這種戰機擊傷。其主要武器是一枚五百或一千磅炸彈,威力不及魚雷,需要連中幾發,才有可能造成重要損害。然而自高空疾速俯衝,受襲艦隻不論防禦規避,反應時間都有限。只要來得及拉起機頭,不致衝進海裡,在敵火下的存活率,也比魚雷機高得多。
魚雷機在這場戰役中戰果極為有限,卻幾乎傷亡殆盡,被認為是過時戰法。其進攻方式是以貼近海面的低空接近目標投下魚雷。魚雷威力強大,對中小型艦艇是致命打擊,然而速度有限容易規避,更因為機載魚雷無法遙控,射出後只能由它去。若以艦隊中央的航艦為目標,要通過重重護航火網取得攻擊角度極其困難,大多不及投彈便陣亡了。
魚雷機在火網中冒死進擊
最後一種是劇中只出現一次的水平轟炸機。因為載彈量大,適宜對付大面積集中目標。移動中的艦隊通常不是好對象,因為船隻曲折規避,命中率有限。另一方面,由於起飛重量大,需要較長跑道,也就是陸地機場,大洋航行對續航力是項考驗。中途島戰役以艦載機為主,劇中這種戰機其實只出現在前奏戰役,來自日軍佔領的馬紹爾群島。
本文對細節稍做補充,有興趣者請看書或電影罷。假如你看過本片,會注意到即使碩大如航空母艦,由高空俯瞰也只是小點一枚,轟炸絕非如想像般簡單。有趣的是,據說「星際大戰」最早一集(現在通稱第四集),天行者路克朝死星天井投彈一幕,便是魚雷及俯衝轟炸機的結合。他要水平逼近目標,朝垂直方向投彈,實屬物理上的不可能,沒有原力還真辦不到哩。嘿。
註:戰後下水的航艦「中途島號」,正為紀念這場戰役而命名。除役後停泊在加州聖地牙哥港,現在用作博物館供民眾參觀。見「中途島號航艦博物館 (USS Midway Museum)」。
俯衝轟炸機在彈幕中挺進
多數遭到擊落
彈著點好,才有戰果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安歐門 2020/01/30 10:55
二次大戰是一次大戰的延伸,戰勝國壓迫戰敗國過甚所造成,希特勒趁機崛起,其實毫無勝算,石油是關鍵,大英帝國殖民地決勝。
日本自知毫無勝算為何進攻美國?同樣因為石油被控制,不得不出手,
美日戰役輸贏不是重點,日本沒能力進攻美國本土才是勝負關鍵。
當年美國情報能力其實不佳,最強的是英國,因為擁有全球人才。
格主於 2020/01/31 08:56回覆
然也。據聞當初山本五十六也據此反對招惹美國,但內閣方針既定,做為執行者,他只有全力以赴。珍珠港事變後,美軍大力整頓情報,進步頗多;山本最後也是因行程被截獲,遭美機狙擊而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