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在先,我不推薦,實際上建議大家別看,除非你情緒夠穩定、心臟夠強健、不容易作嘔。儘管這幾部片,若非號稱參加影展甚至得獎,就是誇口獲得評審極高讚譽,不要相信這些鬼話。咱們凡夫俗子的境界和所謂評審相去甚遠,這幾道不是一般觀眾的菜,吃了多半要噎著、嗆到、跑進廁所捉兔子。
幾部影片的內容涉及怪誕(或謂變態)性愛和極端暴力,切割人體鮮血狂噴的畫面,許多人會感覺不悅。我不做細節描述,也不貼劇照,然而即使只提大綱都難以避免。看不下去便快走,勿謂言之不預。
亂步地獄(乱歩地獄)
劇本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宗師江戶川亂步的幾則短篇。雖然有明智小五郎點綴其間,其實和偵探推理並無干係。想看懂這部電影,找幾本佛洛依德來K大概比較實在。
會看這部電影,主要是由於在「劍岳‧點之記」片中印象深刻的演員淺野忠信。此君演技不俗,但被形容為日本藝能界的怪咖。「劍岳」一片表現中規中矩,看不出怪在何處,在本片倒是表露無遺。他分飾多角貫穿全劇,一開場就全裸上陣,在超現實幻境中,與裸女在野外池畔相搏。裸女消失後,他向池中望去,自己的倒影成為一個女人。是為開胃前菜。
(別問我什麼意思,我又不是心理醫師)
比起後兩部片子,本片儘管風格怪誕,畫面上卻衛生唯美得多,不忍卒睹的場景較少。後者多集中於短篇之一的「芋虫」。這個日文詞彙的意義,相當於中文「人彘」。因戰爭失去四肢、視力的須永中尉,受到妻子無微不至照料,被村民奉為軍神。然而他畢竟只能像芋虫一樣爬行,卑微地活著;甚至失去多重感官,只有痛楚能令他得到快感,而妻子必須用極端手段讓他滿足。這一切都看在隔壁偷窺狂的眼中。然而看得愈久,愈發現事情並不單純.....
2010年另一位日本導演,把這則短篇演繹為同名劇情片,參加柏林影展。反戰是外顯的主題,較隱晦而同等重要的軸向,則是夫妻間的愛慾糾葛和權力關係。兩片導演分別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同一題材,但彼此間,或與原著之間,則牽連不多。
除了超現實意識流沖得人暈頭轉向之外,血淋淋的畫面雖不多,倒刻意弄得很寫實。此片雖是本文三部電影中,最接近藝術電影範疇的,但實在不甚討喜,很難再看一遍。
殺手阿一(殺し屋1)
由成人漫畫改編,又是淺野忠信擔綱,除了一些有的沒的影展,也曾在台灣的金馬影展上映。片中肆無忌憚地玩弄暴力殺戮、酷刑拷打以及虐戀(SM)式情慾,評價兩極。主要人物也大都存在兩面性格。淺野忠信飾演的黑幫頭目,談吐斯文親切,拷問敵人卻毒招百出,穿魚鉤、澆熱油不一而足。虐待狂同時是個受虐狂,喜歡被人暴打;最大夢想是讓人魚鱗碎剮,慢慢痛死。
飾演殺手阿一的,是在「芋虫」演須永中尉的大森南朋,扮相差距極大。阿一平日是懦弱的餐廳小弟,一旦某個開關觸發,就會瘋狂殺人到肝腦塗地血流成河。控制阿一的大叔,原是形容猥瑣、卑躬屈膝的皮條客,豈知被逼到牆角,竟露出武林高手的真面目。很卡通化的人物設定吧?更無厘頭的還有個老大情婦,口操中英日粵四種語言交替輪轉侃侃而談,一干日本人卻彷彿全聽明白了。說到底,究竟有沒有人認真在聽別人說什麼呀?
除了鮮血狂噴的凶殺、酷刑和自殘畫面,乖張悖理的人物之外,最引人談論的,莫過於片尾幾個不連貫場景所串接,疑幻似真的結局。很多人用幻覺、催眠甚至乾脆是一場夢來解釋。我倒覺得有一段關於藝術的見解,說明得甚好,大意是:藝術家,譬如雕塑,往往憑直覺決定這裡要多點,那裡要少些,最終作品形成了一種美,讓某些人產生感動。為了說明這種感動,有種種形諸語言文字的詮釋,而終究這些詮釋是否作者原意,已經不重要,那成了評論家的藝術。
說這些,是因為我懶得揣測導演的用意何在。就我看來,他根本是憑直覺這裡加一筆、那裡刪一塊,終究形成一種屍碎腸流的血漿暴力美學。至於意義幾何,鬼才知道,懶得理它。
人形蜈蚣(The Human Centipede)
前兩部日本片如果算踩到地雷,這部就是踩到狗屎。頂著兩尊恐怖影展的獎項,在全美上映,居然也取得一些票房成績,證明只要宣傳得當,什麼樣的爛片都有人看。
對這部電影,實在很難保持半點敬意。這不是恐怖片,而是怪誕色情小電影的大銀幕版本。它一點也不恐怖,所有驚悚都是老掉了牙的梗,七步之外便可預知。唯一稱得上新鮮的,只有瘋狂怪醫把若干人首尾相連、串成一條蜈蚣的點子。儘管這個所謂點子,不過是導演兼編劇的變態性幻想罷了。不曉得憑那一點得獎,撇開道德非議不說,單是把點子執行得具有說服力的技術,就明顯不及格,毫無誠意。
舉例來說,廣告詞宣傳片中醫術,是 '100% medically accurate' ,經得起考驗。實則差矣。有位自稱醫科學生的網友直言批評:怪醫連聽診器都戴反,製作團隊裡只怕連個護士也沒有,更別提諸多明顯的醫學謬誤和疏失。B級片都不至於那麼粗糙,根本是小成本色情片的水準。
這點小事導演反正不在乎。當他好不容易把三名受害者連成一串,領頭的日本人忍不住排泄,位居第二的美國女孩不得不嚥下時,導演,不,怪醫欣喜若狂,樂不可支。然後他就江郎才盡,再也沒有新花招了。為湊足九十分鐘,他開始訓練人形蜈蚣去撿報紙,用口水擦皮靴,當狗使喚。神經病,把觀眾當白癡。
倘若你的性心理發展,還保留某些肛門期的癖好,說不定能撿拾一點樂趣。對我來說,這算是難得一見,看完以後想拼命沖鞋底,然而不管洗得再乾淨,都還覺得有股穢氣的電影。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10/08/24 00:32:52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Wu Wei 2010/09/06 15:24
影展
看來都是些十足大爛片.
別太信什麼"影展得獎"之類的東西, 國際上真正有水準的影展恐怕連5根手指都數不完.
其他什麼阿狗阿貓"經營"方式是來者不拒, 只要繳參展費就可以, 同時還收當地政府的文化補助, 企業抵稅贊助...等等, 然後隨便找些過氣或失業的酒鬼和喀藥的影業人當評審就可以號稱影展了.
當然, 比較不麻煩的辦法是乾脆在包裝上印個根本不存在的影展就好了.
看來都是些十足大爛片.
別太信什麼"影展得獎"之類的東西, 國際上真正有水準的影展恐怕連5根手指都數不完.
其他什麼阿狗阿貓"經營"方式是來者不拒, 只要繳參展費就可以, 同時還收當地政府的文化補助, 企業抵稅贊助...等等, 然後隨便找些過氣或失業的酒鬼和喀藥的影業人當評審就可以號稱影展了.
當然, 比較不麻煩的辦法是乾脆在包裝上印個根本不存在的影展就好了.
格主於 2010/09/07 00:38回覆
像那個蜈蚣片,得到兩座德州Austin的什麼獎。天哪,可能是電鋸殺人狂辦的

02. d 2010/11/01 01:31
蜈蚣
那段調教小狗般引人發噱的劇情我倒覺得很有意思 有種黑色幽默的趣味
尤其找了一位完全不會說英文的日本觀光客當作蜈蚣的發言人 這點是一個很妙的安排
由他的怒吼及日式粗口到最後自殺前的自白
讓這部荷蘭恐怖片融合了一點日本片描繪病態社會特有的細膩感
如果蜈蚣的最前頭不是由這樣一個說著日語的亞洲男人來飾演 就無法巧妙營造出這種感覺了
還有後頭兩位金髮姊妹淘雖然從頭到尾只能哭嚎 但兩人的情誼也透過緊握的雙手深深地傳遞了出來 然而最後卻讓偌大的豪宅裡 徒留著無法動彈 被卡在中間的女孩 在她悽慘的哭聲中鏡頭慢慢帶往晦暗的天空 ...留下一種毛骨悚然的落寞感 這樣的結局個人認為在眾多恐怖片中算是不錯的安排 的確就像導演所說的 會讓人在走去影院後 除了不舒服的感覺外還持續著回想探討劇情的種種
我覺得還滿值得一看的
那段調教小狗般引人發噱的劇情我倒覺得很有意思 有種黑色幽默的趣味
尤其找了一位完全不會說英文的日本觀光客當作蜈蚣的發言人 這點是一個很妙的安排
由他的怒吼及日式粗口到最後自殺前的自白
讓這部荷蘭恐怖片融合了一點日本片描繪病態社會特有的細膩感
如果蜈蚣的最前頭不是由這樣一個說著日語的亞洲男人來飾演 就無法巧妙營造出這種感覺了
還有後頭兩位金髮姊妹淘雖然從頭到尾只能哭嚎 但兩人的情誼也透過緊握的雙手深深地傳遞了出來 然而最後卻讓偌大的豪宅裡 徒留著無法動彈 被卡在中間的女孩 在她悽慘的哭聲中鏡頭慢慢帶往晦暗的天空 ...留下一種毛骨悚然的落寞感 這樣的結局個人認為在眾多恐怖片中算是不錯的安排 的確就像導演所說的 會讓人在走去影院後 除了不舒服的感覺外還持續著回想探討劇情的種種
我覺得還滿值得一看的
格主於 2010/11/01 23:25回覆
您真是胸襟開闊,這點我要學習。
很遺憾你說的那些鏡頭,我幾乎都沒印象,因為大半時間在扳指頭看手錶等亮燈。記憶所及的部份,已經寫在主文裡。現在藉此稍加補充。
以分割連體嬰著名的專業醫師,為什麼會想把一群人連成一串,相信大多數看完影片的觀眾,都有相同疑問。導演或許想留著拍續集,沒關係;但更有可能是他想不出什麼說得過去的合理解釋,乾脆省下。事實上,他倒也大方承認,整個點子的源頭,不過是罵小孩的一句:「再吵!再吵就把你的嘴巴,縫到卡車司機的肥屁股上!」
那幅堪稱本片精華的手術示意圖,雖然多少有點噁心,至少在呈現當下,還讓人有所期待,到底是靠化妝技巧,還是用電腦動畫達成這項效果。不料全不是那回事,竟然用幾條紗布包紮就算了數,真正省錢省事。雖然也有執行上的難處,至少得找到兩位鼻子不大靈光的演員才成。
就連導演的姓名,看起來也了無誠意,什麼湯姆六。假如有色情名人排行榜這種東西,肯定找得到一堆師兄弟,諸如強尼三、狄克五、布魯斯七之類,作品內容大同小異。閣下認為黑色幽默的那部份,是老狗玩膩的舊把戲。罷了,再說下去又想罵人。
總之,我仍舊無法改變印象,這就是一部噁爛騙錢的無腦色情小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