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到出DVD才看,主要是那陣子太忙,不想湊人擠人的熱鬧。女兒近來常常哼那首「無樂不作」,聽說她班上的小娃兒大都能來上幾句。做老爸的再沒趕上流行,代溝眼看就要浮現出來,遂趁著年假趕工惡補。
看過以後,覺得DVD是正確的抉擇。光是結尾的演唱會,就反覆看了三遍。我得說,這部電影確實是齣十分可人的小品。
由於看過的人多,正反兩極的評價汗牛充棟,在UDN還發生過幾場論戰,連皇民化台獨毒草這種有趣言論都講出來。拜託,這部片子既無意、也無能承擔那麼大的框架。它充其量就是以異國戀情為基調,草根文化做背景,用鮮活而跡近卡通的手法,描寫一群現代台灣的小人物。成功的商業電影,是的,但並不因為賣了幾億台幣,就應該入廟堂擔當文以載道的重責大任。我不認為編導有意從歷史的角度述說日本統治以來台灣社會的變遷,更別提什麼宣揚軟性台獨。他們只是用心講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而這點,他們做得很好。
我本身的一點小小感動,除了對音樂電影情有獨鐘之外,逝世未久的祖母,剛好也是一段異國姻緣的主角。戰爭結束時,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為了不被遣返,她改中文姓名歸化台籍。祖母的愛情故事遠不如劇中浪漫,只是個刻苦耐勞相夫教子,再尋常也沒有的客家媳婦。然而她也有一只裝滿書信的盒子,是戰後三十年間,和遠在日本的親人連繫情感的唯一憑藉,她珍而重之地保存,直到離開人世的那一刻。雖然沒什麼相干,但片尾老祖母打開木盒看信的一幕,卻很難不令我動容。
很多人說,貼近台灣庶民的敘事抒寫,是本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有人因此說它眼界狹隘,登不得國際檯面。以我淺薄的島民目光看來,一部電影只要對得起我揮汗終日賺取的幾百塊錢,就夠了。至於藝術成就幾何,有無振聾發聵的微言大義,管他哩。台灣電影讓人不打瞌睡的沒幾部,難得有人肯好好說一個故事,就算皇民化台獨毒草又如何,照樣拍拍手。
也有人批評劇情場景或人物性格不合情理,我想這端看觀眾閱聽的角度。我承認導演的手法略顯誇張,甚至有點卡通化,風格未必每個人都欣賞,就像我不愛看白髮老頭的扯片一樣。但是說故事的方式不同,合理與否則見仁見智。好比一般人墜崖非死即傷,卡通人物卻能毫髮無損,在那個特定的情境裡頭,就是合情合理。舉例來說,片末遣返日人的碼頭上,每個人的衣著即使說不上襤褸,起碼也是陳舊黯淡,唯有梁文音飾演的友子,一身光鮮雪白洋服,和背景全然不搭。然而由躲在船上的日本老師眼中望去,正如一朵綻放的玫瑰,這樣的凸顯,才貼切吻合他的心境。
其實我寧願把海角七號看做一部音樂歌舞片。倒不是因為壓軸的演唱會,或者主要角色多少都和音樂有關(咦,賣酒的馬拉桑居然是貝斯手),而是拍攝手法和邏輯,整部電影的感性重於理性。現實中幫派混混那會當街載歌載舞,在西城故事裡卻是稀鬆平常。這部電影並不想在理智上說服你,它只提供一丁點感動。要是你喜歡,就接受,讓自己開心一下,如此而已。
(圖片來自電影官方部落格。希望本片行銷的成功,能夠讓主流片商開竅,對部落客不要那麼小氣。多送幾張劇照大家貼,才是宣傳之道嘛。)
延伸閱讀:
- 我的祖母
- 天之涯地之角,台灣好!(傻傻)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09/01/05 00:56:03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crystalsun 2009/01/11 01:37
格主於 2009/01/11 10:35回覆
好看呀!先看DVD也是不錯的。
忘了寫進本文,其實我的第一印象,是聯想起十年前的鐵達尼號。兩片敘事都有大跨度的時間距離,鐵片有百歲的老奶奶,海角則是六十年前的七封情書。都是經由某個背景事件,描寫一段(或兩段)愛情故事。嗯,賣座也都不錯。
本來只想談自己的感覺,不料看到幾篇由政治、歷史角度切入的評論,頗殺風景,寫來就有點像是對這些東西的回應,現在看來有點無趣。不過撇開對觀賞樂趣的戕害,這些言論倒也挺好玩的,什麼皇民化台獨毒草,虧他想得出來。有些人須臾不離政治,否則就沒法過日子,任何事都可以牽扯到藍綠。佩服了。
令人發噱的還有對立面的另一篇文章,細緻分析片中某一場景,如何暗藏反蔣反中密碼,然後說導演手段巧妙,令對頭無從察覺,「爽!」。這敢情是朱元璋的月餅了。我生也愚魯,如果是只有圈內人才看得懂的達文西密碼,不知道能產生什麼影響力。供這些人暗爽嗎?
改天我也來分析一下鐵達尼號如何暗藏反猶反亞密碼好了。別的不說,一條船上幾千人,按世界人口比例,少說也得有五百個老中。竟然一個都沒有,那還不是輕視至極嗎?怎麼樣,這話像不像馬如龍演的鎮民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