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第九禁區(District 9)


雖然不算典型好萊塢鉅作,唯一能夠用來宣傳的名字,只有擔任製片的「魔戒」導演彼得傑克遜,自暑假上映以來,卻幾乎一面倒地受到媒體和觀眾的好評。IMDB上逾五萬次票選,獲得8.4/10的高分,說明本片受歡迎的程度。



骨子裡是很典型的科幻動作片,但來自南非的導演兼編劇Neill Blomkamp巧妙地添加大量在地元素。故事源起於一艘搭載百萬名難民、漂流到地球的外星太空船。人類(南非?)政府基於人道收容這批難民,在鄰近約翰尼斯堡的第九區建立難民營供外星人居住。但難民缺乏知識技能,空有精密儀器與武器卻不會操作,無法融入人類社會難以謀生,逐漸成為人見人嫌的渣滓,被蔑稱為「蝦族」。隨著蝦族數量增加,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營區成為罪惡淵藪,政府將第九區隔離限制出入。二十餘年後,由於財力困窘,政府將隔離區的保安管理工作外包給跨國保全公司MNU,後者以軍事手段管理,難民營事實上形同集中營。

事件的導火線來自強制遷徙。由於難民營距離城市太近,不安的市民要求政府將之遷移到兩百公里外的荒地。負責執行的MNU人員,形式上要取得每一戶難民簽字同意,實際上膽敢拒簽的蝦人當然是討皮痛。一次突擊檢查中,負責的MNU官員意外沾染不明液體,慢慢地變異為蝦人。發現此事的MNU當局如獲至寶,因為他們繳獲的大批外星武器雖然威猛,卻必須依賴特定的生物特徵,換句話說,只有蝦族能夠操作。如果變異的方法能夠使人類產生蝦族的特徵,形同廢鐵的武器馬上就大發利市。

劇情介紹到此暫且打住。後面是所謂典型科幻動作片的部份,一方面不要破壞大家的觀賞樂趣,一方面其實也沒什麼好說。喜歡的人自己去看罷。

故事背景放在南非,很容易讓人聯想過去惡名昭彰的種族隔離。片名則源於南非史上對外來民族的強制遷徙事件(District Six)。第六區居民原以來自亞洲的有色人種為主,包括馬來人、印度人,以及部份土生黑人。60年代政府以掃蕩犯罪為名,強迫非白人遷徙到25公里外墾荒,是南非種族隔離史上的惡例之一。對外星人的蔑稱「蝦族(prawns)」,並非指餐桌上可口的菜餚,而是「派克敦蝦(右圖),一種南非城郊常見的蟋蟀,由於葷素不忌又難以撲殺,甚受居民厭惡。自蔬菜穀物到貓食狗食,甚至木製傢俱都難逃啃蝕,當地人視之如蟑螂。片中外星人的形貌習性,其實就是以「派克敦蝦」為本,涵意則不言而喻。

倒不是說向歷史事件致敬就能提昇影片的境界,但對一個幾乎可以說老掉牙的故事來說,社會觀照確乎也是拓展深度的理想包裝。就科幻那部份而言,老實說談不上太多新意。科幻迷很直覺就會聯想到「變蠅人」,甚至變異的整個過程都是相當刻意的模仿。真正趕上時代潮流的,是以新聞報導的形式,透過現場直播和背景訪談,交錯描繪出事件始末。在新聞逐漸戲劇化的當代,戲劇的新聞化或許是某種形式的反諷。觀眾喜歡就好,真的假的,誰理它?

儘管廣受歡迎,畫面卻是絕對兒童不宜。即使外星武器還沒上場,光是人類刀槍相向,就已經殺得血肉橫飛。奈及利亞政府禁演本片。據聞由於片中奈及利亞黑幫被描寫為無惡不作的匪類,甚至基於「吃什麼補什麼」的迷信,獵殺身手矯健的蝦人當食補。咦,後者不是華人的專利嗎?大概怕中國政府像奈及利亞一樣民族大義凜然、國家尊嚴至上,被禁演就虧大了。

台灣居然要到本週末才上映。雖不脫廣告嫌疑,沖著這麼多人褒揚,不妨去看一場人蝦大戰,個人認為還算是值得。

(圖片來自官網http://www.district9movie.com/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09/11/24 17:26:16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阿北  2009/11/25 09:51

題材很好 ...

  看到票房不錯 :

製片預算 / 全美票房:3000萬 / 1億1487萬(9週)

好奇去看了一看藍光版 ... 題材還蠻新鮮.

可惜演員沒大卡司.效果也比不上ID4.

我還是很用力把他看完...



格主於 2009/11/26 00:48回覆

不錯看,有娛樂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