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太空使命(For All Mankind)── 美國登月又落人後,如何急起直追?


Apple TV+ 開播個把月,幾部片子挺有意思,可以拿來聊一聊。其中比較喜歡的「太空使命 For All Mankind」打頭陣;也算有趣,但沒那麼喜歡的「末日光明 See」留待日後;至於開場未久,有點兒可怕的「靈異女僕 Servant」,等多看兩集再說。


「太空使命」和 HBO 差不多同時上映的「守護者 Watchmen」,以及進入第四季的「高堡奇人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都屬於「架空歷史」,也就是不同歷史走向,可視為發生在另一個時空的故事。如「高堡奇人」假設德、日贏得二次大戰瓜分世界,「太空使命」則假設蘇聯繼人造衛星、軌道載人飛行之後,又在登月拔得頭籌,美國奮起直追而持續太空競賽,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蘇聯再度搶先登月


美國太空人目瞪口呆


剛剛提到 HBO 的「守護者」,本來想拿進來一起說,但最近兩集情節愈發怪誕,開始有點受不了,還是略過罷。不過仍然提一提兩劇間有趣的唯一關聯,姑且當作引子,便是美國總統尼克森。「守護者」劇中的平行宇宙,尼克森打贏越戰,將越南納為第51州,非但沒有因水門案下台,反而修憲成為終身總統。

===========好了,開始有雷,怕看的快走===========

「太空使命」的尼克森則因順應民情、大力支持太空計劃,安全下莊。劇中並沒有刻意醜化,只不過在描繪華府政治圈的時候,借他的形象來表現政客嘴臉。其中最具創意的,是談到白宮介入女太空人選拔,第三集標題便是「尼克森的女人」。有個橋段是尼克森在火箭發射前,打電話給違抗總統意志的太空人主管,先親切預祝任務成功,繼而語氣丕變:「倘若你挑的女太空人砸鍋,一切唯你是問!」。

「尼克森的女人」


白宮希望藉「第一對登月夫妻」扳回顏面

為什麼會出現女太空人議題,當然是因為美國在這個項目上,又被蘇聯搶先一步。為扳回一城,白宮原本屬意某位太空人曾任飛行員的老婆。除了金髮碧眼,符合「正統」美國人形象之外,即令不能送「第一位女性」,「第一對夫妻上月球」的公關效果也不差。太空人主管則以任務安全為由峻拒,因為金髮美女不但在同期受訓女性中資歷最淺成績落後,硬要安排夫妻同飛,兩人專長無法互補,也不符合任務需求。最後入選的是一位白宮眼中「又老又醜」卻成績斐然的資深飛行員。



火箭科學家馮布朗受邀在聽證會作證

儘管主角是太空人以及協助他們完成任務的科學家,但政治圈的干擾,以及太空總署內部的勾心鬥角,起了帶動劇情起伏的作用,也更顯人物深度。如主角之一的太空人 Edward Baldwin,因大嘴巴批評長官被媒體曝光而遭禁飛,就有國會議員暗中接觸,誘其指證長官無能,以便政府為太空競賽失利找替罪羔羊。然而 Baldwin 幾經思考,終究不願背棄同僚,反而在聽證會上將責任一肩擔起。

當然嗜血政客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目標轉向大名鼎鼎的火箭科學家馮布朗。由於無法在學術地位或事業成就上做文章施以打擊,議員選擇在公開聽證會上,曝露馮布朗戰時任納粹黨衛隊高官,發展攻擊盟國的 V2 火箭,更驅使猶太奴工從事生產。黑歷史令輿論大譁,馮布朗立時身敗名裂,被逐出太空總署,連一心培植的好友之女也與之斷絕往來。

在我們這個時空,儘管一直有人以黑材料攻擊馮布朗,但出於美國政府刻意維護,他在完成太空梭設計之後,由太空總署退休,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表揚,65歲因胰腺癌過世。


盡心為太空總署辯護,卻被偷襲潑糞


成為代罪羔羊

第一季剛播完,細節便不多說,且以個人最為動容一幕作結。前述馮布朗好友之女瑪歌,劇中是他從小啟蒙教導,一路引進太空總署,加入登月計劃,成為資深科學家的菁英女性,直可說青眼有加。自馮布朗被鬥倒鬥臭,黯然退出太空總署,瑪歌也和多數美國人一樣,視之為戰犯,滿手血腥的劊子手,連說一句話都不肯。後來馮布朗得知罹癌時日無多,藉機(這是另一段故事)要求瑪歌的主管派她來見自己,才終於有機會談心,並交付她親生父親的遺物。


瑪歌是馮布朗一手栽培的菁英科學家



馮布朗之於瑪歌,一直扮演父親角色,生身之父反而長期缺席,甚為疏遠。瑪歌只知道父親是名校高材生,戰時曾參與雷達設計,戰後則離群索居足不出戶,對家人也很冷淡,只和馮布朗等極少數好友有話說。直到父親逝世,瑪歌都未能瞭解其中緣由,只覺得父親不愛自己,一生怨懟。

原來瑪歌之父不僅參與雷達開發,更加入曼哈頓計劃,成為發展原子彈「胖子」的核心之一。他震驚於核武器殺傷之大,自覺是個滿手血腥的劊子手,無面目以示人,從此退縮繭居。受限於保密協定,他無法向任何人傾吐罪惡感,只能和同屬機密核心的馮布朗等人相濡以沫。而馮布朗之所以能夠惺惺相惜,除了分別隸屬敵對陣營,卻一樣設計殺人利器之外,也同感於彼此對科學的熾烈熱情。

藉著向瑪歌轉述父親遺言,馮布朗也間接表達自己心境。戰時參與大規模殺傷武器設計的兩個人,當年都比劇中瑪歌還要年輕,滿腔報國熱血,一心只想發揮所長。納粹邪惡,馮布朗後來豈能不知,但已深陷其中難以自拔。唯一能做的,是在大勢底定時,抗命而保全所有資料投降美軍。此舉被某些人批為賣國求榮,另一方則讚他棄暗投明。而在馮布朗個人,他只是不願心血結晶燬於一旦而已。


太空人賭命冒險


家人也要犧牲付出

令人動容之處在那兒呢?我想,不論馮布朗如何工於算計,自私自利甚至具備各式各樣有虧德行的缺點,在那一瞬間,他對太空探索的熱情與執著表露無遺。戰爭勝負、個人權位乃至國家民族,都比不上對這個目標的追求。不只馮布朗,參與太空計劃的太空人、工程師、科學家,沒有這份熱忱,豈有可能面對數不清的困難,一次次挫折失敗、犧牲傷亡(不是只有太空會死人,也不是只有太空人會死),依舊勇往直前,不達目標不放棄。進步是這麼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套句劇中反覆出現的座右銘收尾:

「選擇這份志業,不是因為容易,正是因為困難。」


每個小動作都隱含風險

 
月球只是中繼,從來不是終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