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不會是我第一個這麼想,盧貝松新片「露西 Lucy」致敬的對象,「2001年太空漫遊」應該少不了一份。你看兩部片子開頭都有猿人,結尾主角同樣噗一聲,套句我家小妮子散場時的評語:「神了咧!」(「神」作動詞)。至於中間,咦,誰還記得中間演了什麼?
幸虧事前看過幾位格友的影評,未雨綢繆,買了所謂D-BOX動感座椅,會隨劇情東搖西晃,事後起碼還記得那份感覺,然後憶起片中有段驚險飛車追逐。沒辦法,咱們腦力十趴的凡夫俗子,要記得襁褓中的奶香很難,坐在黑屋裡讓椅子甩來甩去,倒是不容易忘掉。所以我說導演自有深意:你不多貢獻點銀兩,看過爽過自然放過,還想留下什麼?想太多了吧!
要我說呢,這故事其實有「表」、「裡」兩面。「表」面是導演極度用心經營堆砌的音像,呈現一個普通女孩蛻變成超人(或說神)的過程。絢爛光影搭配迷人音樂和魔力節奏,牢牢捉住觀眾的眼球感官。盧貝松電影的配樂不太引人注意,但我一直覺得是盧氏音畫當中不可或缺的催情成份。不斷推進的百分比數字,讓很多停留在理性層面的評論嗤之以鼻,非議其科學真實,抱怨整個劇情充斥太多無邏輯兼不可能。要這樣看電影,當然無趣之極。其實你可以想像下載安裝一套APP的時候,百分比進度不斷滾動,怕你無聊旁邊放場微電影,不時插播Discovery廣告,然後等到──壹─百─趴!安裝完畢。
這種時候誰會在意什麼非理性無意義莫名其妙荒唐無稽啊!殺時間而已嘛。何況片子一開頭,不就告訴你在嗑藥嗎?整個故事從女主角在飯店門口銬上手提箱開始,就是完全的魔幻,毫無物理或心理寫實之可言。「裡」的那面,或許只是一個剋太多迷幻藥、嗨翻了的女孩,在狂喜亢奮中一步步走向生命終點。否則幹嘛一群高麗惡棍沒事會在天龍國觀光飯店綁架幾個鬼佬,剖開肚子種下這麼大顆地瓜,指望他們各自飛回母國,不會半路橫死。幾頭藥騾子都上了飛機,唯獨女主角被鎖在「保持清潔」的骯髒倉庫挨一頓好揍,突然間癮發開竅,打敗萬有引力、突破時空限制,知識爆炸學貫古今無所不能,邁向超人之路。時鐘滴答滴答地響,百分比十幾二十地加,場景變換之快,導演沒時間也不想費心解釋,信我者得永生。直到象徵圓滿的數字出現,跨入黑暗盡頭。女主角究竟是掛掉還是成仙啦?我想這取決於片商。以目前賣座程度看來,續集肯定會有,差別只在生命型態而已。片子結尾前廿分鐘的情節,和「2001年太空漫遊」頗多呼應,只差後者節奏緩慢場景靜默活悶煞人。「2001」劇終送回一個神秘星童,雖然原著有其意義,但狗尾續貂的續集、再續集,卻都令人不敢恭維。「露西」嘎然而止,反而不無想像空間。算不算妙著,就等著瞧罷。
女主角威勢遠勝,男警黑幫俱成紙紥草人
題外話
因為在台灣取了幾個景,用了些本地演員,照例引發一些愛台辱台的費解論戰。其實看過片子就曉得,台灣(台北)純粹只是背景,換成東京、上海、首爾,對盧某人沒有半點差別。盧的片子少不了黑幫打仔毒蟲,警察智商一般只有對手十趴;如果這算辱台辱韓,歐美各國早就被輪番羞辱過,特別是他老家法國。政府有心搞城市行銷,效果好不好見仁見智,卻是主事者份所當為。盧貝松拍片就這調調兒,要嫌沒拍出台灣的美,應該找國家地理才對。只是美則美矣,行銷是否有效,卻也難說。
談到行銷,人家拍的是自己電影,又不是你家廣告,頂多讓你置入一下;廣告得太明顯,觀眾未必買單。若算裡頭最佔便宜的,應該要數晶華酒店了。片中不但有實景,還連名帶姓報給觀眾聽。可光是這樣,有效嗎?這麼說罷,倘若我是晶華老闆,這會兒便趁勢大打廣告:那間韓國佬往人家肚子裡種地瓜的總統套房,免費開放房客參觀!櫃檯還是大廳什麼地方,豎一塊阿Ken人形看板供粉絲合照,再立牌警告「小心!高麗棒子出沒」。人助自助,才不枉一場城市行銷哪。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法和晶華不搭,或者骯髒倉庫影響台灣形象,那你的思路還停留在「宣傳」上;「行銷」,恐怕得多想想客人要的是什麼,而不光只是自己的形象。
商業電影重視的無非孔方兄。從中感覺是榮是辱,都只是露西肚裡的藍色粉末作祟而已。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14/08/30 14:30:14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不能正經 2014/09/01 05:27
當自信心不夠時
很容易將小事看成欺人的事的。
很容易將小事看成欺人的事的。
格主於 2014/09/01 19:21回覆
然也,再同意不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