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Predestination (超時空攔截/宿命論)



還不錯看的科幻電影,儘管前半段一點都不像。相信大多數觀眾走出電影院都會嘖嘖稱奇,不論感覺很扯,還是歡喜讚嘆。為免破壞驚奇,建議看完電影再讀本文。因為談論本片而不爆雷,幾近不可能,這大概也是一種宿命。

===============雷!=雷!=雷!===============



原片名直譯便是「宿命論」,台灣片名就甭理它了。不過科幻界所謂宿命,和神學領域略有不同,大抵和時間旅行概念有關。假設你能回到過去(或未來),做出的任何事情,都可能影響或改變歷史軌跡。其中有些弔詭之處,譬如典型的「祖父悖論」──倘若你回到過去,幹掉你爺爺,就沒了你老子,當然也就沒有你,於是你便不可能回到過去。時間旅行雖是科幻界最鍾愛的題材之一,為從容改變歷史,曾經提出若干假說,什麼多重世界平行宇宙云云,卻儘可能避免產生如「祖父悖論」般的矛盾。甚至有些作品,強調如果你和過去未來的自己相遇,會有天崩地裂的不可測後果。物理學上有無依據不得而知,理則學這端,倒果然很難自圓其說,因此說是時間旅行的禁忌,應該不為過。

有禁忌,自然便有人不信邪前來挑戰。本片源於科幻宗師羅伯特·海萊因的短篇小品「All You Zombies(你們這干殭屍)」,其中精心設計時空旅者自體循環式的悲慘一生,靈感或許來自戰後一首戲謔歌曲「我是俺爺爺(I Am My Grandpaw)」,在小說和電影中都有適時提點,藉以添加趣味。是啦,如果我是自己的老子,在時間旅行中相遇,就不僅合理,更屬必要;非但不是世界末日,更是生命循環所不可或缺。構思頗為離奇,沒看過電影的話,可以先讀原著。小說很短­,要不了十分鐘,不過這年頭流行懶人包,還是稍加整理,一分鐘解讀來龍去脈比較快。

Jane / John

故事從酒吧裡尋常對話開始。酒保和專寫廉價言情小說的潦倒作家John打賭,賭他唯一賣不出去的自傳有無看頭。原來John本是出身孤兒院的棄嬰,當時叫做Jane,以女性身分長大,與一位神秘男子墜入愛河有了結晶卻遭拋棄,生產不順摘除子宮,才發現自己是雙性人,動手術成為男性,改名為John,並將女兒取名為Jane以資紀念。隨後嬰兒Jane被偷走,孑然一身的John發揮具備女性視角的寫作才能,以「未婚媽媽」為筆名,寫言情小說糊口度日。

許你一個復仇機會

酒保輸給John一瓶酒,卻提供一個機會,找出毀掉Jane一生的那個男人,讓他報仇。酒保把John帶到當初Jane遇上神秘情人的時間地點守候,卻使得John/Jane不期而遇,墜入愛河有了結晶。是的,就有這麼扯。然後忙碌的酒保馬不停蹄趕到九個月後的醫院,偷走嬰兒Jane,再送到十八年前的孤兒院門口,於是John/Jane自體循環式的人生於焉成形。他既是自己的父親,又是自己的母親,生生不息,比藉由錯綜複雜親屬關係搿出來的「I Am My Grandpa」厲害得多。

Jane遇上John

然而故事還沒結束。你說這酒保忙活半天圖什麼許呢?原來他是為名曰「時空局(Temporal Bureau)」的神秘組織召募新血,職掌是「糾正歷史錯誤,防止災難發生」。這工作條件嚴苛,不是人人做得來;還有比自己更能勝任的嗎?沒錯,酒保便是即將退休的幹員John,前來引領自己入行。原著到此嘎然而止,電影則多劃了一道環,牽涉一名恐怖份子炸彈客。當然,即使你沒看電影,到此也不難想像,這炸彈客又是......無奈。個人以為後面這道環雖不能說畫蛇添足,卻是為爆破動作而加的佐料;否則全是文戲,恐怕不容易騙科幻迷進場。


要我評價的話,好看的仍然是文戲。尤以女主角Sarah Snook分飾變性前後的Jane/John,演技化妝都值得稱讚,而被迫變性、學習成為男人的掙扎過程更令人動容。故事也說得不錯,離奇但不致離譜,套套邏輯編得尚屬合理。我說套套邏輯,並非指理則學中的tautology,而是劇中提到那條吞下自己尾巴的蛇,頭尾疊套相連,用以形容主角循環不已的人生。然而論者,應該包括編導在內,將之視為宿命,甚至取為片名,我卻不以為然。完美得有點過頭了。

宿命論(Predestination)」和「宿命悖論(Predestination Paradox)」並非相同概念。如前所述,悖論是科幻界發展出來,時間旅行中邏輯上不可能發生的事。宿命論則是傳統而普遍的概念,相信人生命定,由一隻無形之手操縱,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一般來說是很好的悲劇素材,文學電影中不乏英雄豪傑與命運頑強抗爭,卻終究不得不俯首稱臣的悲壯情節。本劇似乎試圖以悖論的實踐詮釋宿命論,精心編織一個又一個完美循環,彷彿那就是宿命。然而在我做了一輩子產品開發的人看來,「莫非定律」才叫做宿命,不出差錯的完美循環,叫做奇蹟

「宿命悖論」懶人包:以時間流單線發展(也就是說,無所謂平行宇宙)為前提,現在是過去所有事件的總和。假設時間旅行為可能,回到過去的任何作為,也將加總成為今日結果。例如,回到過去刺殺某人以求改變歷史的行動不可能成功,即使成功也會被掩蓋,歷史註定走到現在。不然你還能走到那兒去?

不說別的,就拿Jane/John不期而遇相戀生子那段來看,便是人性上極端可疑的冒險。我說的不是自己和自己肉體結合的倫理問題,而是雙方何以如此輕易墜入愛河,竟無半點掙扎?尤其是John,在經歷情郎離棄、未婚生子、被迫變性以致職場失利等重重打擊,遇見天上掉下來、重來一次的大好機會,可以改變自己一生,而他居然就這麼糊里糊塗給她愛下去,拿自己早就聽過的話哄騙自己,只為了讓過去的自己懷孕,以便能生出將來的自己,重複這個無窮迴圈?貓咧,這等亂七八糟的悲慘人生,倘若是我,怎麼也要賭一把,看有沒機會翻盤。萬一無論如何掙扎,都打不破這道自己生自己的蛇吞尾機關,也才好認命;否則只是一切聽從看不見的手安排那種溫馴宿命,拿來當主題,實在無趣得緊。本劇主角在任一環節稍有異心,宿命也就不宿命了。反過來說,當真如此溫馴,怎能擔當時空局的幹員?特別是,他們的工作就是打破宿命悖論。

說到看不見的手,原著裡的「時空局」角色不很明顯(或許其他作品有補充),電影則是類似FBI的半軍事化組織,要宣誓效忠,違者軍法處置。退休前召募年輕自己的行動,原著含糊以對,未知是否出於自願,電影則明白點出,是組織交付的任務。由時空局的存在目的推想,這些幹員自己生自己的奇特人生,是否都經過組織安排?忘了那裡提到,選拔幹員的條件之一是無親無故、身家單純,莫非這種幹員是為此而改造(或創造)出來的?當真如此惡搞,退休後成為炸彈客合情入理,怪的反而是沒有早早造反。


愈想其實疑問愈多。原著作為極短篇,可以簡單勾勒輪廓,留下意在言外的餘韻,做為想像空間。電影據以鋪陳,細節愈詳盡,要擺平卻是愈不容易。科幻作品發展至今,單靠在某個時空點上施展巧勁,譬如刺殺特定對象,以求改變歷史進程,已經愈來愈難令人信服。趕跑某個寡頭,自會有人取而代之;人類全體的惰性,才是難以撼動的宿命。然而若相信宿命,便拍不成續集。君不見終結者系列的約翰康納一再被追殺,對頭天網則終究破繭而出,甚至老當益壯的阿諾,還宣稱要再拍三集,成為名副其實的終結者爺爺。落幕散場,你可以相信一切都是宿命,那就不會有續集;畢竟不論你感覺很扯,還是歡喜讚嘆,續集若不推陳出新,淪為冷飯熱炒,就很難吸引觀眾。這,則大概是科幻電影的宿命。

(附圖來自官網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15/03/21 13:51:45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Pharos  2015/04/12 12:47

請參考Lucy劇情,有禪宗的朋友跟我說,時光旅行是科學誤謬,完全不可能,但是在佛教 證道當下 過去 現在 未來 是一體的,但是無法改變內容,所以 佛教徒的觀念 應該了解;只要是想的到的 都是可能的。 

格主於 2015/04/13 18:36回覆

關於科學哲學,我服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八字格言。倘若一個理論無法證明真偽,我的態度是存疑,但也不會一口咬定不可能。科幻作品多半在「大膽假設」上盡情發揮,而將「小心求證」留給讀者或後人。時間旅行是科幻史上很重要的經典概念,百年來相關討論汗牛充棟,也有人試圖從數學或物理學提出解釋。雖然缺乏決定性論證,但確實產生不少趣味。

也有玩得過火的例子。如上週剛播完的第一季「12 Monkeys」,就是個濫用時間旅行的典型。參與時空跳躍的人愈來愈多,歷史一再塗改,幕後黑手卻層出不窮。瘟疫照樣發生,世界依舊毀滅,講起來比這齣「宿命論」還要宿命哩。所以這類題材還是適可而止為妙。背景資料愈多,愈是糾纏不清,拍成影集又居然待續,真是一場災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