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版以生活日常開場,在校受霸凌的12歲小男生,深夜往社區樹木揮刀洩憤,被隔壁剛搬來的赤腳小女孩發現,兩人交情由淺而深,慢慢帶出女孩不尋常的身份。美版則遵循好萊塢公式,開場先來個毀容凶嫌墜樓的重口,才從頭敘述緣由。
對於某些情節表現,瑞典版點到為止,但血腥裸露場景卻又不甚避諱。美版則反之,交代得清清楚楚,怕你看不懂,但可能為了分級規範,兒少不宜畫面倒是有所節制。前者如和小女孩共同生活的老頭,外人以為是父女,其實更近於伴侶。瑞典版幾次運用影像交疊技巧,暗示老頭便是小男孩的未來;美版則毫不迂迴,直接用照片告訴你。小女孩的外表停頓在12歲,真實年齡則無從得知。
老派吸血鬼如德古拉,必須有個忠僕為他打點雜務兼晝間守衛。小女孩也一樣,只不過採取願者上鉤的柔性招數。你道老頭和小男生是中了溫柔陷阱麼?卻又不然。從小男生剛開始想交朋友,到後來想成為男女朋友,都遭到婉拒。小女孩說了好幾次:「我不是女孩」,這句話有三層含義。
第一,當然,她不是人;第二,她年紀頗不小了,不是個孩子;第三,她沒有性別,不是女的。這點在瑞典版,經由小男生偷窺小女孩更衣的場景,展現其看似受創、沒有生殖器官的下體;美版則,嗯,感覺比較像是喀一聲剪掉──我是說影片啦。前面提到裸露,其實只有這個畫面。
至於血腥,除了老頭替妹子出門行獵,將獵物倒吊放血之外,最驚悚的是他自知失風,被捕前往臉上澆硫酸毀容以免洩露身份。瑞典版展示燒穿臉頰血肉模糊露出白骨的寫實畫面;美版則呈現有如熔岩凝固凹凸不平的表皮,那要等傷口癒合才行,假如還有機會的話。
瑞典版引用許多歐洲鄉野傳說,關於吸血鬼和其他鬼怪,諸如吸食人血、晝伏夜出、害怕陽光等,這些基本上是類型公式,美版照抄。當然,兩片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原作者也都列名編劇,故事走向大體相同,是可以預期的。只有一點和傳統吸血鬼片型不大一樣,但也來自古老怪談,就是鬼怪必須徵得人類同意,才能進入人家。這也是原文劇名淵源,拿來聊聊當作結尾。
瑞典版引用許多歐洲鄉野傳說,關於吸血鬼和其他鬼怪,諸如吸食人血、晝伏夜出、害怕陽光等,這些基本上是類型公式,美版照抄。當然,兩片改編自同一部小說,原作者也都列名編劇,故事走向大體相同,是可以預期的。只有一點和傳統吸血鬼片型不大一樣,但也來自古老怪談,就是鬼怪必須徵得人類同意,才能進入人家。這也是原文劇名淵源,拿來聊聊當作結尾。
瑞典片名英譯「Let the Right One In(讓對的人進來)」,除了反映前述傳說外,也有對照劇中人物的內涵。美版用了比較直接的「Let Me In(讓我進來)」,感覺少了些可供咀嚼。瑞典版小男孩遇上小女孩,像是找到知音,相對地美版小男孩則多少有些掙扎抗拒,繞了點小彎才接納她。反過來在小女孩那邊,也同樣在找尋「對的人」,需要絕對忠誠,才能託付性命,廝守終身。當然,是男方的終身。
瑞美兩版的小男孩,或可預見數十年後變成的老男人,那個版本比較像是「對的人」呢?儘管同樣長期受霸凌,瑞典版小男孩一副生無可戀德性,看見小女孩殺人吸血,竟有惺惺相惜之態;美版則一方面抗拒,一方面又受吸引,似乎直到片尾小女孩出手相救,才死心塌地相隨。瑞典版老男人性格較模糊,發現自己精神氣力不濟,無法再為伴侶效勞,又有新人入替,遂自求一死;美版舊愛則對新歡多少嫉妒,要求女孩專一不果,仍然要證明自己老驥伏櫪。
這算是愛情嗎?怎樣才算是「對的人」呢?我自己比較不看好美版,瑞典版雙方似乎更加心性契合,不過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答案。出自同一本小說,有原作者參與,角色刻劃卻不盡相同,除了歐美風格有異,也是表演藝術的趣味吧!
年紀輕輕便以欺負弱小為樂
老頭妒意寫在臉上
霸凌出手愈來愈重
初嘗勝利滋味
老頭氣血漸衰,出獵不利
女孩得自己填飽肚子
驚動警方,終有被捕的一日
墜樓場景如出一轍
吸血鬼曬太陽的後果
進人家門要先徵得同意
帶點血色的純純雛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