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攀登」「聖母峰」,1996山難至今

 

最近重看一遍2015年在電影院看過的「聖母峰」,油管有心電感應,彈出一堆記錄片給我,於是乎趁週末連趕三場。其實還有一部關於尼泊爾夏王朝(Shah)的歷史,也不錯看,因為主題不大相干,就略過了,有興趣請按連結。

關於1996年山難,當初在『「聖母峰」雜感補遺(Everest, 2015)』文中發揮了一番,這回不作細述。第一部是當時協助救難的IMAX團隊,把救援過程也剪進影片裡;第二部則是十年後與相關人員訪談,回顧事發經過,其中有兩位嚴重凍傷的倖存者,包括2015片中略而不提的台灣隊高銘和。

(篇首圖來自「Everest: IMAX® Behind the Frame」)

 

The 1996 Disaster · STORM OVER EVEREST · PBS Documentary 

 

《攀登》珠峰纪录片 2020展映版 

最後一部則是大陸攝影師兼導演潘登,跟隨一支商業團隊,由準備至登頂,到「載譽歸國」的過程。如果沒記錯的話,是2018年的事。根據導演的說法,先前公映是較「和諧」的版本,油管上這支,則是「他自己」的版本。內容前半段頗為瑣碎聒噪,後半段出了一堆狀況,才曉得前頭一大堆廢話其實是伏筆。

本片相當寫實地呈現商業登山團隊的日常,成員間的互動和性格想法。最重要的,連同前兩支影片(可以再加2015年版)一起看,會發現1996年山難後,關於商業登山的檢討,幾乎全數在這裡複製,沒多少改進。無怪乎到了2019年,峰頂發生史無前例的大塞車,以及創紀錄的11死悲劇。

 

IMAX影片最好到戲院看,油管只能聞香。這支團隊原本任務是拍攝聖母峰的壯麗景觀,同行的一組科學家,則是到峰頂安裝地震探測儀。因為有任務在身,1996年幾支商業團隊大舉搶進當下,他們決定按兵不動,等人少再出發,卻也因此躲過那場致命的暴風雪。由於協助救難,他們在當年度窗口(攀登聖母峰的好日子)最後期限才攻頂,反而意外得到一天大好天氣,以及,完全沒有別人!任務順利完成,平安下山。這算是老天眷顧吧!


The 1996 Disaster · STORM OVER EVEREST · PBS Documentary
 
這部2008年的片子,經由倖存者的訪談,回顧1996年山難的過程與事後檢討。「事」的部份,就不多說了,請看『「聖母峰」雜感補遺(Everest, 2015)』。但在鏡頭之前,可以深深感受當事人回憶事發時的緊張、驚慌,隊友罹難無法及時救援的悲愴。尤其兩位凍傷截肢的山友,講到激動處揮舞殘肢的畫面,更令觀眾怵目驚心,瞭解災難之可怕。


《攀登》珠峰纪录片 2020展映版
 
最後這支片子,與山難無關,事實上攻頂過程雖有波折,卻尚稱順利,因此除了山川景致,更多篇幅著墨於參與登山活動的形形色色人等。聖母峰是登山者的聖杯,但在商業運作下,沒有足夠經驗的人也可以參與,難免收到把登山當作觀光的有錢大爺,攻頂只為了載譽歸國驕其妻妾。體能不達標、裝備不熟練,最糟糕的,還自以為是不聽指揮。關於1996山難中,商業團隊的種種問題,差不多全犯上了,沒出事真是僥天之倖。

其實片子開始沒多久,就有個疑問:為什麼大陸登山團隊是由尼泊爾的南坡,而不是西藏的北坡攻頂?後來瞭解,是中國政府對攀登聖母峰的資格要求較為嚴格,必須循序漸進,爬上七千才能攻八千。濶佬們多半想一步登天,那裡耐煩一階階慢慢爬。尼泊爾政府出於開闢財源,要求比較寬鬆,但在2019塞車慘劇之後,似乎也在檢討門檻。

不嫌聒噪的話,其實這部片子當中,有些嘴臉蠻逗的,調性比前面的山難片輕鬆得多。導演只是忠實記錄,沒做任何評價。如果你想瞭解花大錢登聖母峰的,都是些什麼樣人,這是個鮮活的例子。
 
 
2019珠峰頂大塞車(取自BBC中文網 

最後以一個我注意到,但似乎沒人提起的問題做結,就是中、尼雙方工作人員的翻譯溝通。依我看來,片中商業運作類似於旅行社,中方出團(工作人員概稱「領隊」),尼方則是地接(嚮導),彼此以英語溝通。問題在於,英語對雙方都不是母語,講得都不算很好。面對面時加上手勢表情不難理解,大山之中隊伍愈拉愈長,得靠無線電連絡,就難免雞同鴨講,誤會橫生了。片中出狀況時,中方隊長怕對方沒聽懂,拉了翻譯出馬,但翻譯仍舊講的是英語,而不是雪巴人的母語,隔空喊話依然成效不彰。

敝人職涯之中,也不少見類似景況。過去服務的公司,有一回部門大主管忽然心血來潮,拉了個 FAE,親自去日本開拓市場,東奔西跑個把月,卻一事無成,半張訂單也沒有。有天和 FAE 聊天,問是何故,此人竊笑曰:老闆不會說日語,一到日本就請了個翻譯,卻是說英語的;他自己英語不怎樣,跟翻譯溝而不通,客戶當然更加一頭霧水。我說要請翻譯,不是應該請中日對譯嗎?掩嘴曰:老闆神機妙算,不便揣測。

我自己遇上的一回,也是在日本,受命去進行技術交接。在下日語程度極為有限,找分公司業務充當翻譯。對方可能出於謹慎,自己也帶了翻譯,是個華人。交換名片時,見對方譯員是同宗,本來挺高興地打個招呼,一開口卻瞠目結舌,原來他是港仔,講的廣東話。所幸對方工程師能說簡單英語,索性將雙方翻譯晾在一旁;反正談到技術,業務也聽不懂😎。

片中登山公司要做這門生意,我是覺得應該雇用能與雪巴直接溝通的譯員,自家領隊,最好也學幾句簡單會話,緊急時才不致詞不達意。英語雖然最省事,畢竟對雙方都隔了一層。一般旅遊溝通不良,了不起鬧翻上法院;大山之中,是會出人命的。一點小小感想。





 



《以下留言與回覆,來自 聯網

01. 盹龜雞~ 謙謙 使君子  2021/05/06 18:56

好精彩的資料 ! 

完全同意 篇尾2019大塞車後的檢討 。商業生意人急功近利, 只想搏取大眾眼球 贏得虛名,沒有運動精神,欺壓苦力嚮導雪巴人,完全不敬重聖母峰與大自然的威力 每一刻都變幻莫測 。最後罹難 導致沒法生還,似是意料中事 。

神聖的山峰 窮國為了收取可觀的登山費,被世俗當成郊遊般的趕集 在稜線上大塞車,危險又令人氣結。


格主於 2021/05/11 09:10回覆

謝謝!人類從歷史學到的教訓,好像就是:人類永遠學不到教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