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大決戰之遼瀋、准海、平津戰役

 

倒不是「為匪張目」,連假漫漫無所事事,想到網路上若干梗圖迷因出自這幾部老片,興起上油管一撈,三部長片全本都有,加起來超過十小時,看了個飽。

三大戰役係國共內戰後期,雙方此消彼長的轉捩點,國府稱為遼西徐蚌平津三大會戰。在與三部電影約略同時的90年代,出於自己興趣,找過幾本相關書籍。由於國軍三戰盡墨,戒嚴時期是個禁忌,書固然不好找,電影肯定拍不得,於是現存影視作品,幾乎全是共方觀點,觀眾得自行斟酌。

當然,卅幾年前看的書,細節已經忘得差不多,要我去比對雙方異同,也沒那個精神氣力。印象中一致的是,國軍將領抱怨老蔣遠距微操,以致屢失戰機,這可能是戒嚴時期該書被禁的原因之一。不過話說回來,說這話的國軍將領,當時已經成為俘虜──不能說靠不住,因為多半可以找到文書佐證。只是要提醒觀眾,電影歸電影,史實如何需要考據,可免一偏之見。

僅就電影而言,個人覺得還不錯看。戰爭場面浩大,時至今日即使在大陸,大概也不容易糾集成千上萬人來拍一幕戲,得靠CG了。選角相當用心,主要演員面目拿真人的歷史圖片對照,都有七八分像,更別說南腔北調的口音。不時穿插一些小人物,拉近普羅大眾的距離,故事說得不錯。

真正挑起看片念頭的那個梗,卻與時事有關。前不久八百美將華府聽訓一事,上海沈逸教授有段講評,引述劇中徐州剿總司令劉峙聚將會商那幕,十分逗趣貼切。劉峙人稱福將,意謂打贏靠運氣,同僚評價不高。如「杜聿明回憶錄」引邱清泉所言:「徐州是南京的大門,應派一員虎將把守。不派一虎,也應派一狗看門。今派一隻豬,眼看大門守不住。」峙音同「彘」,將領間以此取笑。片中邱清泉聽劉峙大放厥詞,低哼一句被聽見。劉峙問他說啥,邱冷笑答曰:「總座高見」。

後來國軍潰敗,國府稱邱清泉、黃百韜自裁,寫進教科書以為忠義表彰,和我歲數相當的,大概都讀過。電影則二將皆在躲避追兵時被殺。兵荒馬亂之際,自裁與否不易確認,猜想雙方各取所需吧!倒是劉峙果然福氣,雖因戰敗撤職,後來輾轉來到台灣,高壽善終。杜聿明則被俘,前述回憶錄係改造十年特赦後所寫,成為後世重要素材。

國府一方常將戰敗主因歸咎於共諜,雖非無據,但老實說,倘若一個組織上上下下被滲透得像個篩子,不會只是情報作業建功。平津國軍統帥傅作義的女兒就是共諜,難道也有什麼小辮子被人拿捏?看看不同觀點,同樣可免一偏之見。

油管片源不穩,遇缺請自行查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