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個月看過關於南北戰爭的「
林肯」及「
諸神眾將」兩部片子,一時興起,又去找來這部二十年前的「
蓋茨堡戰役(Gettysburg)」。蓋茨堡常被稱為美國內戰中最血腥戰場,短短三天鏖戰,雙方傷亡約略相當,合計超過四萬五千人。戰後四個月,林肯為埋葬陣亡將士的公墓揭幕時,發表著名的「
蓋茨堡演說」,揭櫫「民有、民治、民享」理念,不僅是歷來被引述最多的政治演說,影響下世紀初的孫文思想,也使得百餘年後西太平洋小島上的某無名高中生,不得不認真把它背起來,以應付英文老師的抽考。算起來敝人與蓋茨堡神交甚早,但直到今天,才有緣一睹戰事的本來面目。
歷史時序上,「蓋茨堡戰役」介於「諸神眾將」和「林肯」之間,發生於1863年七月一日,南軍大舉北侵,卻在三天激戰後,以失敗收場,被視為南北戰爭轉捩點。除歷史本身之外,和「諸神眾將」影片的關係,是本於Shaara父子的原著小說。老爸
Michael的 "
The Killer Angels" 獲1975年普立茲獎,並在1993年催生這部「蓋茨堡戰役」。影片的好評使片商籌劃第二部關於南北戰爭的片子,奈何當時Michael已然故世,於是找上同為作家的兒子
Jeffrey,寫下了「
諸神眾將」。可惜的是,原著雖然賣得不錯,改編成電影卻慘遭滑鐵盧,Jeffrey執筆的內戰三部曲完結篇 "
The Last Full Measure" 銀幕版本也就沒了下文。以觀眾的眼光看來,兩片的製作都稱得上水準,一定要說有何敗筆,便是「諸神眾將」偏袒南方的鏡頭語言,太過明顯而引人反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