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我應該具備某種程度的預言能力,看過「異形:聖約」之後,覺得將來或許可以靠算命,補退休金之不足。證據是當年看完「普羅米修斯」寫下的一段話:
相信他在外星飛船控制室獲得的情報,遠比電影中所揭示為多。更令人好奇的,則是當僅存的外星人工程師甦醒,Weyland要David向外星人提問時,他究竟說了什麼,令對方勃然大怒,擰下他的腦袋。是說了什麼錯話或蠢話嗎?恐怕未必。更像是威脅要殺到對方母星寸草不留之類,如此外星人工程師的後續反應才稱得上合理。不過這只好留待下回分解了。
David 言出必行,真乃信人也,講話比絕大多數政客都靠得住。接下來的討論難免劇透,只是劇情不難猜透,雷不雷的,應該沒什麼關係。假使你真的想在看片之前,保有一絲神秘感,可以先行離去,等看完覺得WTF的時候,再回來取暖。
======有雷======有雷======有雷======
David 橫空出世,面對他的造物主
導演 Ridley Scott 一代奇才,到晚年忽然豬油矇心,要替他幾十年前的作品「
異形(Alien)」尋根,先搞出一部毀譽參半的「普羅米修斯」,繼而有這部萬民翹首卻又評價兩極的「異形:聖約」。不知道創作者年紀大了,是不是都想彌補早期作品的不足。
金庸一再翻修自己的武俠小說,我喜歡的科幻作家
艾西莫夫(Issac Asimov),暮年則致力於完善作品的宇宙觀。雖則這些作為,自我滿足的成份居高,讀者 / 觀眾買不買帳,卻很難說。
對了,如果你看過艾氏科幻,機器人(robot)演化為人形,進而超越人類,成為守護者,最終(很久很久以後)昇華為全宇宙的「神」,是半世紀前提出的概念。前集中酷愛「阿拉伯勞倫斯」的 David若看過艾西莫夫,從而對自己產生期許,應該不令人意外。雖則在嗑爆米花的凡夫俗子看來,他的所作所為,應該更近於撒旦。(有云「異形:聖約(Alien: Covenant)」原名「異形:失樂園(Alien: Paradise Lost)」,便是引喻John Milton同名詩篇)
很多「普羅米修斯」的觀眾抱著滿腹疑竇,想在「異形:聖約」尋求解答卻大失所望,因而大肆詆譭,其實沒什麼必要。編劇並不是哲學家(或神學家),光丟問題不給解釋是常有的事。看過「
迷失(LOST)」、「
末世餘生(The Leftovers)」或「
亡者再臨(Resurrection)」 之類影集的觀眾,幾曾得到什麼解答,不講就是不講,事實上也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更何況,導演(或製片?)說還打算再拍兩到三部續集,等完結篇蓋棺論定不遲。我現在的標準,只要圓謊的本事略高於政客,就不會太挑剔啦。比較令人擔心的是,Ridley Scott 高齡八十,若不加緊腳步,續集恐怕沒機會自己搞,應了某些鄉民更換導演的呼聲。
移民船「聖約號」
「異形:聖約」的開場,相當程度呼應第一部「異形」。移民船「聖約號」發生事故,喚醒休眠中的船員,修復過程收到來自不明星球的人類歌聲,探測之下是個適宜人居的好地方,決定改變計劃就地殖民。船員登陸偵察,不用說,被異形附身啦!一場殺戮展開,船員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之際,救世主 David 現身,把殘餘船員接到藏身處。不料孤家寡人獨居的 David,平日嗜好除了吹笛子之外,就是利用工程師製造的外星神油做生物實驗,調製出多種異形,包括出現在「異形」第一集的卵。原料除了差不多滅絕殆盡的當地生物,最令人矚目的便是「普羅米修斯」的女主角伊莉莎白蕭(Elizabeth Shaw)。
伊莉莎白蕭進入休眠艙
是的,蕭已經掛了,原因則是個謎。根據映前公開的短劇「Crossing」,「普羅米修斯」片尾,蕭登上工程師飛船後,把David的腦袋接回身體,航向工程師母星。途中蕭進入休眠艙,當時還活著。「異形:聖約」David的回憶裡,飛船抵達這個星球,他獨自將神油灑向迎接的人群,造成一場大滅絕,此時蕭生死未明。David說她在飛船墜毀時過世,「聖約號」船員則在實驗室發現她開膛破肚的屍體。誰殺了她?成為本片最大謎團。
蕭操作工程師飛船
很多人直覺認為David便是兇手。誠然,他展現出人性化的狡獪一面,但在一個了無生趣的星球獨居,似乎沒必要弄個假墳來騙人,應該是安慰自己的成份居多。聲稱對蕭有愛意,未必是謊言。猜想蕭中了神油之後,雖然及時取出異形活胎,身體組織或DNA,終究受到破壞而逐步崩潰,在登陸前就死了。David對該星球痛下殺手,或許正出於怨恨。至於她被解剖的屍體,嗯,搞不好David在試圖找尋復活之道呢。也許會生蛋的異形母后,就是David眼中某種生命昇華。
飛船抵達某個與工程師有關的星球
工程師的黑色神油,看起來像是某種加速演化的觸媒,可以撕裂、重組DNA,創造適應不同環境的生物。這或許是一種迥異於地球人的殖民模式。過去異形系列,地球人移民其他星球,總是試圖改變環境以適應人類。工程師的做法,可能是改變自身來適應環境。「普羅米修斯」開頭,一位工程師犧牲自己,把DNA溶入環境,後來產生了地球人。至於凶猛的異形,或者是有心(生物兵器),或者是無意(實驗失敗),總之是個失控產物。說它專用來對付地球人,未必;但若某個星球演化實驗失敗,產生不想要的結果,拿來當做殺菌劑,卻也不無可能。
萬眾歡騰,場面有如迎神
準此「異形:聖約」這顆星球,未必就是工程師的母星,而可能只是移民星球之一。看David回憶中,降落時萬眾歡騰,場面有如迎神,感覺不太尋常;居民長相和飛船上的工程師也有一段差距。推測工程師應該還有其他移民星球,然而出於某種不明原因(居民反抗?),David登陸時飛船墜毀,他被困在當地,否則他應該會逐一拜訪加以清洗。或許這便是續集的計劃。畢竟按照某官方說法,前傳系列最終會和「異形」首集連結,那麼David所創造的產卵異形,肯定和工程師有所接觸,屆時不免一場惡戰。
新任女主角,怕是很難像過去的雷普莉 (Ripley) 一樣愈戰愈勇
有人因蕭的死亡,而本集女主角可能也不得善終,感嘆女性主義的没落,進而批判導演未能沿續異形系列傳統。然而所謂傳統,畢竟只有第一集和Scott相關,主要因為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受歡迎,一再擔任主角才形成。70年代談女性主義可能時尚,時至今日,舉世滔滔,女性領袖比比皆是,再談女性主義,可能和軌道建設掛上前瞻一樣不合時宜。傳統未必不好,可是時代在變,該往前看了。
生化人無疑才是前傳系列真正主角
也有人循「普羅米修斯」往例,批評船員做出一連串糊塗決策,低能到了極點。言下之意,是說「寫出這種劇本的」蠢爆了。然而換個角度,且不說若非一連串確實不大聰明的舉動,怎麼會有戲可看;就算真的愚蠢,本劇的設定比起上集科學探險隊,畢竟稍微合理一些。移民者即使迫於無奈,通常也是無可救藥的樂觀派;否則好死不如賴活著,誰會把自己裝進飛行棺材,跑到大老遠未知世界去墾荒。
至於無視隔離規定,把隊友接回登陸艇救治,這該說是人性罷!前兩個月另一部電影「異星智慧(Life)」的情節可資對照:一群訓練有素的科學家,眼睜睜看著同僚在隔離艙遭外星生物攻擊致死而束手無策。當時也有人高喊開門救人,若非領導者堅定不移,異形早就跑了出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所有隔離阻絕終究無效,人類面臨浩劫。殖民者多有從事勞力工作,性質更像互助組織,而非科學或醫療團隊;遇難重視情誼甚於理性,毋寧說是可以理解的。
低能決策的糟糕結果
最後,做為不讀詩、更不讀外國詩的俗人,本來對什麼雪萊、拜倫毫無瞭解,電影中既掉了書袋打了機鋒,就稍微查一下來歷,算是做個筆記
(註)。劇中 David 吟誦詩篇「Ozymandias」當中幾句自況,說作者是拜倫,被兄弟 Walter 糾正,說其實是雪萊。這種純屬記憶能力的閃失,暗示 David 腦袋瓜裡產生某種變化。正如剛出場時的長髮,應該不是標配──生化人沒有必要整理髮型吧!是否意味他突破某些限制,變得更像個獨立生命體,而不只是服務人類的奴僕,卻相對失去某些能力呢?或許該去重讀艾西莫夫,看看他的機器人,最後是怎樣變成神的。
蕭把David的腦袋接回身體
註:雪萊、拜倫同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詩人,與濟慈並稱三大。兩人有私交,先後以希臘神話為題創作長詩,便是「普羅米修斯」。雪萊的老婆瑪麗,則是恐怖小說「科學怪人」的作者。後者係科幻鼻祖之一,許多創作都以之為原型。掉這兩人的書袋,看不出有何涵義。大概想藉此昭告觀眾,編劇老爺還是有點洨問,不單會創造一些低能角色而已。
David獨力傾瀉神油,造成大滅絕
受困獨居的David,沒事玩出異形蛋來
恐怖勢將延續
原發表於Jeff & Jill的窩,2017/07/16 23:53:4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